北京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教慧文化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400-777-8937

    汪维藩 | 我故此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

    2025-01-06 13:33:43

    阅读:619

    评论:0

    举报

     我故此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先在大马色,后在耶路撒冷和犹太全地以及外邦,劝勉他们应当悔改归向神,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

         因此,犹太人在殿里拿住我,想要杀我。然而,我蒙神的帮助,直到今日还站得住。

    ——《使徒行传》26章19:22节


         上面摘引的一段经文,是使徒保罗羁押在该撒利亚被亚基帕王提审时,为自己分诉辩护结束时的几句话。“那从天上来的异象”,指记载于《使徒行传》第9章:保罗将到大马色时被主征服、蒙主选召的那个异象。时在公元33年,保罗34岁左右。末后一句中的“今日”约公元57年,保罗58岁将近花甲之时。“异象”( hoptasia)原指上帝向人显示他自己或指示人所未知之事;英译为son,则把异象的涵义扩展为既包括超自然的异象也包括人在潜意识中的种超理性的领悟,乃至出自理性的一种远见或远象;并由此生发对上帝旨意与圣工的一种托负,一种负担,一种使命感,一种献身敬业精神。“没有异象,民就放肆(箴29:18),这正是某些基督徒乃至传道人庸庸碌碌、浑浑噩噩,甚而醉生梦死、胡作非为的根本原因。“没有违背”,马礼逊译为“不敢违”,吴经熊译为“不敢不敬”,这是突出了复活之主的威严和蒙召之人的卑微无奈;光启社译为“不能违背”,这是突出了复活之主的权能和蒙召之人的甘心情愿。对异象对远象,若没有一颗“不敢违背”、“不能违背”的敬畏之心,则所谓“奉献”、所谓“事奉”,同找个职业、混个饭碗并无多大区别,其结局,很难不滑向冷漠、庸俗,乃至腐化、堕落。


        使徒保罗其所以能够跋涉万水千山,历经风霜雨露;其所以能够忍受饥寒屈辱、直面捆锁刀锋“直到今日”,直到离世之时,不正由于他“不敢违背”、“不能违背”、“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么从大马色路上被征服、蒙召之后,直到站立在亚基帕王面前慷慨陈词,算来已经是四分之一个世纪了。如果联想起当年保罗俯伏在地时主耶稣所说的一句“起来”(徒9:6),我们可以想象:25年之久的艰难险阻,始终没有能叫保罗跪倒,始终没有能叫保罗趴下。这是一个传道人应有的骨气,特别是一个曾经饱经屈辱之中国传道人应有的铮铮铁骨!“违背”,原文又含“悖逆”、“忤逆”等义。中国是一个十分讲究孝”道的民族,孔子说过:“大孝,德之本也”;“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事父母如此,孝上帝更如此。轻忽、淡忘、悖逆“那从天上来的异象”的人,是上帝家里的“逆子”,甚而是“败家之子”。


          使徒保罗不仅仅25年没有跪倒、没有趴下,直到公元67年罗马帝国当局迫害教会时,他仍昂然挺立,视死如归,时已68岁,年近古稀,走完了他归主之后的34年征途。由于保罗有罗马公民籍,所以不像使徒彼得被钉于十架,按罗马法律,被杀于罗马南门外埃圭赛维刑场( Aquae Savile)

         

         保罗从大马色到耶路撒冷,再从犹太全地到外邦,直至帝国中心罗马,他所传的道,在上面摘引的经文中归结为两句话应当悔改归向神,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徒26:20)。“悔改”和“归向神”,正是“信心”必不可少的两面。而“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原意为“行事与悔改相称、相配、相符”,这是说,一个真正从内心悔改并归向神的人,必须有与悔改相称、相配、相符的行为。这和《罗马书》所说的“因信称义”并“因信成义”是同一个道理。


    二十年前的旧事


         最早讲“我故此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这篇培灵造就,是在1984年春天,整整20年前。浙江省两会举办了“文革”后第一次“春令会”,应蔡文浩牧师邀请的,有丁主教徐如雷先生、蒋佩芬老师和我。丁主教和徐先生分别负责下午的讲座和中国教会史,蒋老师和我则分别主领上午的早祷和培灵。我和蒋老师并未事先商量过,直到第一天早祷开始时我才知道,她的讲题竟和我的一样。尽管四天各自讲的内容并不相同,但中心却是一致的,从而不得不深信这是出自同一位圣灵的感动。


         春令会结束后,浙江一位青年同工曾将我的讲道录音整理出部分,发表在1984年的两期《讲道集》上,并将余下的录音带寄给我。但由于工作繁忙,始终没有时间继续整理下去。直到90年代中后期,我才又重新整理,以《我没有违背那异象》为题,准备在江苏省的《福音心声》上连载下去。但只刊登了一篇,又因故不想再写下去了。记得那一篇结尾处,是这样几句话:“心不正,是不正在以占有与搜取为念;心正,则正在以舍弃与施舍为念。一念之差,关系到心灵持守之成败,有份于上帝圣工的人,岂不该慎而又慎”这是从《使徒行传》第8章,彼得责备行邪术的西门“心不正”的几句话引申出来的一点教训。


         几年来在各地为主证道时,有时也讲这个对教牧同工颇有灵性助益的专题,同时也在主面前不忘首先教导自己,牧养自己。近日,又有感动再作整理,交《教材》连载发表。算来,这已是二十年来的第三次整理了,但求创始成终的上帝施恩,让这次整理和连载不再中断。对我来说,余剩的时间已不太多了。


         二十年前那次“春令会”期间,曾有一件与“春令会”无关却又人命关天的大事,不得不在这里提一下。当时,正是打击“呼喊派”的时候浙江某县一位青年被地方法院初审判了死刑。当地农民为这位青年请愿,说我们看着他长大的,不是个该死的坏人。“呼喊派”的信徒上百人围住监狱愿为这青年代死,并声称“三自”借刀杀人”。消息传来,我对丁主教说:“此时此刻,三自’必须救人一命!”丁主教采纳了这一建议,旋即与蔡文浩牧师商量,由蔡牧师写给丁主教一封信,由丁主教转中央请求减刑。为避免宗教干预司法之嫌,蔡牧师用的是一张没有“浙江两会”字样的信笺;开头的称呼是“光训兄”,而不是“全国三自主席”。这封信在“春令会”最后一天下午,由丁主教当众宣读,并承诺一定转给中央,请求减刑。后来,终审判决为“无期徒刑”,从“死刑”到“死缓”再到“无期”,减了两级。


         这位青年去青海服刑期间,表现甚好,两次减刑,去年2003年已被释放。从1983到2003中,只服了20年刑,留下了一条生命。释放后,他从浙江来南京拜望了曾经救他一命的丁主教,也看望了我。对待犯了错误的乃是触犯刑律的人,保罗不赞成把事情做绝,如对哥林多教会的一位带头反对过他的弟兄,保罗说:“这样的人,受了众人的责罚,也就够了”(林后2:6-8。言下之意是说,对人的处理不宜太过。得饶人处且饶人,能拉一把的,不要硬推向死路。鲁迅写过这样几句话:“一辆小车快倒了。尼采说:推一把;耶稣说:拉一把!”看来,“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是深深理解基督教之精髓的。


         知道这件事的,当时只有丁主教、徐先生、蒋老师、蔡牧师和我,还有全国两会的一位同工。二十年间,蔡文浩牧师和蒋佩芬老师都已经歇了他们在地上的一切劳苦,但他们都会记得那次“春令会”特别是那位被“刀下留人”的青年。我想借此告慰他们二位,那位青年已经被释归来,并且仍然爱主;我只是恳求上帝保守他的脚步,不再偏离左右。


    保罗的异象人生


         保罗的一生,可以说是被异象所引导的一生,是被来自上帝的异象所征服、所召选、所差派、所激励、所安慰、所指归的一生。


         这些异象每每在保罗人生的关键时刻,不能不说这是保罗蒙召后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根本原因所在。保罗所得的异象多半是超乎自然、超乎理性的属灵经历,但有时他自己也弄不清“或在身内,或在身外”(林后12:1-3)。这一问题上,我们从信心出发,既不否定超自然、超理性的异象,也承认出自理性与感性的远象与远见。我们只是强调一点,作为一个立志终生事奉主的人,必须有异象远见或远象。并且这种异象、远见、远象是“属天的”、“从天上来的”,“源于上帝”的。若不然所谓的“事奉”便只是一种职业的选择、工作的爱好、谋生的出路,乃至出国的捷径。没有从天上来的异象与呼召,便没有对上帝的应召与事奉。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反对把异象”庸俗化,迷信化。保罗的异象,无一不出现在他人生的关键之时,甚至是生死之时。而我们某些人却把一个平常的梦,乃至某种精神上的幻觉,都作为异象,并且求其“甚解”,正像耶利米先知所斥责的那样:“他们向你们预言的:乃是虚假的异象和占卜,并虚无的事,以及本心的诡诈”;“他们以虚空教训你们,所说的异象是出于自己的心,不是出于耶和华的口”(耶14:14,23:16)。这里给了我们两个判断真假异象的标准:


    是虚假虚空,还是合乎真理、切合实际;二是出自上帝之口、与圣经真理相符,还是出自一孔之见乃至一已之私。


    一、征服与呼召


    二、保罗的悔改与归向

    (一)悔改归向神

    (二)信靠我主耶稣基督

    (三)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


    三、保罗如此持心

    (一)保罗的明镜之心

    (1)被选之人的良心

    (2)凭着良心行事为人

    (3)良心有待洗净

    (4)常存无亏的良心

    (5)良心的开放性

    (6)要存清洁的良心

    (二)保罗的止水之心

    (1)超脱于得失

    (2)超脱于生死

    (3)超脱于尊卑

    (4)超脱于损益

    (5)超脱于荣辱

    (6)超脱于有余和缺乏


    四、保罗如何立身

    (一)忠心事主,不屈不挠

    (二)费财费力,至死方休

    (三)捍卫真道,大义凛然


    五、保罗如何处事

    (一)拒绝个人崇拜

    (二)容让不同意见

    (三)理财光明磊落

    (1)要懂得知恩报恩

    (2)要学会公道待人

    (3)要同时追求灵性、物质上的富足

    (4)要追求“厚恩”

    (5)要将荣耀归给上帝

    (四)沉着应对艰难


    六、保罗如何待人

    (一)保罗如何待同工

    (1)不排挤

    (2)不忘恩

    (3)无陈见

    (二)保罗对待青年

    (1)挑选青年

    (2)举荐青年

    (3)交付使命

    (4)部署安排

    (三)保罗对待信徒

    (1)亲如父母

    (2)牧养栽培

    (3)甘心付出


         本文摘自“我故此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载于《我们有一祭坛——汪维藩牧师讲章集。


    关键词: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支持~

    打赏支持 喜欢就打赏支持一下小编吧~

    打赏金额¥{{ds_num}}
    打赏最多不超过100元,打赏须知

    收银台

    订单总价¥0.00

    剩余支付时间:000000

    手机扫码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余额(可用: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
    其他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