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首
神工妙笔
CREATOR’S ARTISTIC BRUSH
《赞美诗(新编)》第178首
用绳量给我的地界,座落在佳美之处;我的产业实在美好。诗16:6
这首诗的词作者陈泽民牧师(1917-2018)曾任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教务长、副院长,神学教授;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副所长;江苏省基督教协会副会长;南京圣保罗堂主任牧师(1985-1995)。在第五、六届全国会议上,当选为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他也是我国教会难得的音乐家、作曲家。1917年生于广东省汕头市,1941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获文学士学位;1944年毕业于南京金陵神学院研究科神学士后,曾任浙江绍兴福康医院宗教服务部主任。1952年起执教于金陵协和神学院,教授系统神学、历史神学、教会音乐等。正可谓50年如一日,桃李遍全国。他对推进教会圣乐工作一向不遗余力。中国基督教协会成立圣诗委员会时,他被邀担任委员,又是《赞美诗(新编)》编辑委员会委员,也是金陵协和神学院出版的《圣歌选集》1-4辑编辑组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基督教部分主编。著有《云柱与火柱》、《信心引导我们前进》、《求索与见证——陈泽民文选》等。1995年菲律宾中菲大学授予他荣誉神学博士学位。
陈泽民年轻时学过古琴,当时觉得有几首琴曲很适合改编为赞美诗。1956年他作了这方面的尝试,将《平沙落雁》古琴曲配上自编的赞美诗歌词《欢迎复活晨》,发表在《天风》上。1981年,中国基督教圣诗委员会组成后,又见《天风》征集创作赞美诗,他将1956年《天风》曾登载过的两首由他根据古琴调改编的赞美诗寄来。除了这一首外,另一首是《普安调》,见本诗集第623首。
《平沙落雁》本是古琴独奏曲,相传为15世纪明朝朱权(1378-1448)所作,是古琴曲中最被人喜爱的一首,几乎每一位古琴家都爱演奏。它有许多传谱,但基本曲调相似,本来是描写平沙无际,落雁低回的情景,曲调优美,是我国民族音乐珍贵的遗产。原曲较长,改编的是其中的主题和发展的乐句。陈泽民重读了《欢迎复活晨》的歌词,感到配在此曲上不够满意。在同工们的鼓励下,他决心在原来的创作的基础上重写歌词,即现在的《神工妙笔》。新的歌词以——
“平沙一片无穷极,万籁悄然静寂,落日红霞映海空,列雁翩翩归憩……”为始,完全重现了《平沙落雁》曲的意境。通过对祖国山河美丽的描写,流露出陈牧师深沉的爱国情怀。作为赞美诗,作者把大好河山归结于上主的奇妙创造,这就是“神工妙笔”的主题思想。但他并没有停留于感谢神的创造之恩,而是指出,世界需要历代人的付出血汗代价去辛劳工作,才能“装点更加瑰丽”。为此,他鼓励信徒“共参神妙造化业”,为建设一个美好的世界而作努力,这也是“与主同工”的表现。
第三节更进一层,说明信徒不光建设这个有形的世界,还有对“新天新地”的盼望。
它表现在信徒在世既要“高擎十架”,“宣扬基督真理”,还要与人民同心实现“和平、仁爱、公义”,才能使神的国降临,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这首诗从写景开始,落实于信徒的责任与更美好的盼望,成为抒发爱国感情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这首诗所用的是古汉语长短句诗体,不仅有宋词之丝竹,更有元曲之吟唱。在陈牧师的大量著述中,留下了许多首赞美诗作,但只此一首已足见他在基督教音乐方面的功底了。陈泽民牧师以神学家、神学教育家和宗教学者的身份闻名于世,每每遮盖了他的圣乐才华,其实他还是一位优秀的基督教音乐家。
在曲调改编方面,陈牧师不仅照顾到赞美诗的格律需要,在四声部的写作中,还考虑使用中国民族风格的和声,构成了一副色彩绮丽的风景画。全曲最后一个主音上的小和弦,高音1升高半音,转成大和弦,即所谓“辟卡迪三度”(辟卡迪三度<Lierce dePicardie>:用在小调式乐曲结束和弦中的大三度,代替应该出现的小三度),是巴赫(John Sebastian Bach,1685-1751)常用的结尾和弦,给人一种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感觉。
这首圣诗非常优美,速度不宜快。
作者简介:孙志蓬弟兄,编写有《赞美诗(新编)词句浅释》(中国基督教圣乐委员会出版,1994)、《赞美诗(新编)简介》(曾被王神荫主教编著的《赞美诗(新编)史话》部分采用),并著有《读经随感》(浙江省基督教两会出版,2016)一书。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